◆基本情况
彭洋,1983年生,男,甘肃嘉峪关人,哲学博士,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教育背景
2003.9—2007.7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2010.9—2013.7 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外国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
2013.10—2020.10 受国家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赴德国弗莱堡大学胡塞尔档案馆攻读博士学位,获哲学博士学位。
2021年7月进入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至今。
◆工作经历
2007.08—2009.02任新华社山西分社摄影记者。
2021.04—2022.11任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2022年12月起任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研究领域
现象学,科技哲学,重点为时间与技术问题,同时关注与此相关的伦理问题。
◆论著目录
一、德语专著:Entstehen und Erstarren: Das Differezieren und Identifizieren in Husserls Zeitphänomenologie,Logos Verlag Berlin, 2021. (博士论文,原题为:„,… Ein doppeltes oder vielmehr dreifaches Gesicht‘: Beiträge Zur Zeitphänemenologie Edmund Husserls “
二、学术论文:
1.《作为方向与无限的时间——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的“空间”概念的现象学解构》,独立作者,《哲学分析》(CSSCI期刊)第10卷第2期2019年4月。
2.《论斯宾格勒的时空观》,《德国哲学》(CSSCI集刊),独立作者,2022年上半年期;
3.《论“向死存在”面临的伦理学困境》,独立作者,《伦理学术》,邓安庆主编,2018年秋季号,总第005卷。
4.《耳与口,眼与手:“中西口罩”之争折射出的听觉中心与视觉中心主义》,独立作者,载于《伦理学术》第10卷,2021年春季号。
5.《视觉的扩展与玻璃的奇迹》,独立作者,《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22年第三期。
三、学术短文:
1.《斯宾格勒与海德格尔》,独立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19日第二版。
2.《技术与不确定性》,独立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10日第二版。
3.《学问与学术》,独立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5月10日第二版。
4.《技术进步与道德实践》,独立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8日第二版。
四、译著:
1.独立译著: 《流行文化与哲学系列:迷失》,作者:(美)雪伦· 凯(Sharon Kaye),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9月发行;
2.独立译文:《家乡世界,他乡世界,一致世界》,作者:克劳斯•黑尔德(Klaus Held),《德国哲学》2021年下半年期。
3.独立译文:《海德格尔与“政治事务”》,作者:克劳斯•黑尔德(Klaus Held),《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1年下半年期。
4.独立译文:《论自然与文化之区分的前历史》,作者:克劳斯•黑尔德(Klaus Held),《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年下半年期。
◆学术交流
1.2019年5月25日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哲学论坛》。
2.2021年6月26日复旦大学《人类增强与当代哲学》学术研讨会。
3.2021年7月15日黑龙江大学“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学术研讨会
◆科研项目
复旦大学杨庆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新兴增强技术前沿的人文主义哲学研究”(20&ZD045)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