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 州 大 学 哲 学 学 院
工 作 简 报
2024年第3期
第22届《哲学分析》论坛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技进展”
研讨会在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成功举办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不仅体现为它对各种当代思潮与哲学流派的吸收,同样也表现在其与现代科技的持续对话之中。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之思并将其同新兴科技的哲学探讨结合起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及结合提供了一个富有前景的契机与定向。2023年12月16日至17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分析》编辑部、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端智库、贵州大学“国慧”人文学科发展基金会、贵州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中心承办的第22届《哲学分析》论坛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技进展”研讨会在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成功举行。来自上海社科院、上海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新疆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集美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社科院、贵州省委党校、厦门市委党校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五十余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在为期一天的会议议程中,与会专家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技进展”的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对这一富有前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技哲学的交际领域展开了深入探讨。最终,此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12月16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贵州大学哲学学院人文楼216室举行。开幕式由贵州大学哲学学院院长陈艳波教授主持,贵州大学副校长漆思教授和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上海社科院原党委书记潘世伟教授分别代表论坛主办方贵州大学及上海社科院致辞。漆思教授在致辞中结合学界研究现状对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对贵州大学哲学学院的办学情况及哲学学科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对来黔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与会专家给予贵州大学哲学学院的支持表示感谢。潘世伟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论坛主题所涉及的两个哲学前提进行了深入的学理阐释,并就论坛主题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进行了全面而透彻的分析,最后结合当下实际对论坛提出了期许。开幕式结束之后,诸位专家学者在人文楼前合影留念。
论坛的小组发言环节分为上、下午两个半场。论坛上半场由《哲学分析》副主编韦海波主持,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厦门大学曹志平教授、贵州大学黄侃教授等五名学者分别作了主题发言。王天恩教授的发言题目为“马恩劳动理论的信息科技展开”,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的解放”、“劳动的消灭”等经典提法入手,强调了人归根结底是基于生物体的信息体存在,信息工作成为我们生活的第一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的经典论述应当结合信息科技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的阐释;曹志平教授在题目为“论《资本论》的科学现象学结构”中指出《资本论》从以资本为基础的物质生产理解科学,阐述和呈现出一幅系统的本体论科学现象学途径,而“资本-技术-科学”共生体是《资本论》揭示的现代科学最成熟、内容最丰富的基本存在形式;黄侃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之手’是数智批判的前提——从具身认知的视角看”的发言,从具身认知理论对人工智能的严厉批评出发,论证“康德之手”和“马克思之手”是两种具身认知版本,对比两者在数智机器批判的作用,说明除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之外,具身认知同样能为数智机器批判提供更好的视角。随后,与会专家就上述发言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精彩的评议。
小组发言的下半场由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梅其君教授主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院王克宁老师、贵州大学彭洋副教授、厦门市委党校彭新波副教授等十名专家学者分别进行了发言。湖南师范大学王克宁在题目为“生命与自然之间:从道家文化描画新兴生命科技的人文边界”的报告中辨析了道家文化如何以“无用之用”“不知之知”突显人的“自然之性”,并由此探讨了新兴生命科技的人文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贵州大学彭洋在题目为“科学危机的技术消除”的发言中回顾了胡塞尔关于欧洲科学危机的探讨,并尝试从技术进步和科学的根本方法两重角度重新审视胡塞尔对于“科学危机”的论断;厦门市委党校彭新波的汇报题目为“人工智能因果推理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在发言中,他分析了人工智能机器体系下的不确定性生产组织,人工智能机器体系的资本主义应用及其问题,并探讨了人工智能因果推理对上述问题的可能解决路径。发言完毕后,与会专家学者就下午的发言汇报进行了交流评议。
论坛闭幕式由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梅其君教授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分析》执行主编成素梅研究员做论坛总结。成素梅研究员对论坛议程进行了总结回顾,对筹办本次论坛的会务人员表示感谢,并认为本次的论坛在学术探讨上取得了符合预期的丰硕成果。至此,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田 豪
文字:浦鹏飞
一审:周千祝
二审:梅其君
三审:周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