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院学子前往台江县登鲁村开展实践活动:探寻苗疆瑰宝,赋能乡村振兴

所在栏目:研究生作者: 发布者:聂陈睿发布时间:2025-03-03浏览次数:29

哲院学子前往台江县登鲁村开展

实践活动:探寻苗疆瑰宝,赋能乡村振兴

青林藏古木,翠岭抱苗乡。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111日,哲学学院“哲途·楠韵”思行队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登鲁村开展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深入乡村基层,扎实开展调研工作,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一、宣扬青春新声,筑梦乡村振兴——党的理论宣讲与座谈会

在宣讲正式开始前,团队成员首先用亲切的苗语向当地村民问候。此次宣讲以乡村振兴战略和实施路径为着重点,借助其他省份乡村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特色共同探索一条登鲁乡村文旅发展路线。让村民充分理解全会精神在农村领域的具体要求和实践路径,激发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理论宣讲)

在与当地村干部举办的“坝坝”座谈会中,团队成员获悉,得益于中共中央组织部,黔东南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台江县委宣传部和台江县广播电视台的大力协助,登鲁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同时,村里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党日活动,充分将“二月二”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融入集体活动中。通过这些活动,村民们不仅能够深入学习党的政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共同参与到村落的建设与发展中。该村的80余名党员也时刻密切关注村民需求,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桥梁纽带作用。

(“坝坝”座谈会)

乡村变化)

二、古木参天,守护传承——实地探访“中国金丝楠木第一村”

团队成员走进金丝楠木林,并对护林人员张昌金先生进行了专访。据张昌金介绍,登鲁村大约有20000余棵金丝楠木,其中直径超过20厘米的树木达960余棵以上。特别是被标记为“壹号树”的金丝楠木,深受村民们的尊崇与保护,其树龄高达1360年,它不仅是登鲁村的楠木之王,而且在村民心中,更是全村的护寨之树。相传,在乾隆年间大修故宫时,曾从登鲁村运出50余棵的金丝楠木,经过清水江水运后再转运至北京,用以翻修太庙和祈年殿。尽管楠木的树干被运往故宫,但其根蔸仍留存在登鲁,因此有了“身在故宫,根在登鲁”的佳话。

(守林人张昌金 右一)

(壹号树)

(身在故宫 根在登鲁)

多年前,登鲁村发生过多起偷盗金丝楠木的案件。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金丝楠木林,当地采取了多种措施。最初,由全村自发选出十多名护林人守护金丝楠木林,并实行轮班制,定时巡逻检查,确保金丝楠木的安全生长,避免金丝楠木盗窃事件的再次发生。后来,通过“保护楠木群”挂牌活动,金丝楠木林吸引了更多社会人士和单位组织参与守护。如今,中共中央组织部、台江县政府的各个单位以及全国各地游客均已参与到楠木群的守护行列中,与当地村民共同守护这片绿色瑰宝。

(被盗窃部分的金丝楠木)

(成员参观金丝楠木林和保护牌)

为了发展旅游业,登鲁村还修建了环楠木林步行道,既方便游客观赏又保护树木成长。探访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参观了村里的金丝楠木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大量的树雕、木梳、手串等楠木工艺品,这些精美的工艺品不仅满足了游客的购买需求,也成为了登鲁村“楠韵”的一大旅游特色。

(金丝楠木博物馆)

(成员们参观金丝楠木工艺品)

三、情暖登鲁,“志”在心中——组织探望当地留守老人志愿服务

由于登鲁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导致当地就业机会有限,许多家庭子女为谋求更好的发展和就业机会,不得不长期外出工作。因此,这造成了登鲁村普遍存在留守老人的现象。在了解了村寨的留守老人情况后,思行队的成员走访留守老人家庭,为老人打扫房间、擦拭家具等;此外,成员们还精心策划了互动游戏、歌曲对唱等丰富的活动,通过实际行动为老人们提供精神陪伴和关爱。

(成员们打扫房间)

(爷爷奶奶们进行“叠杯子”游戏)

(成员发送游戏小礼品)

(成员们歌唱“强军战歌”“我和我的祖国”)

四、新旧共生,交相辉映——传统建筑与新兴民宿建设的和谐新章

经过调查,团队得知登鲁村现有120余户居民,其住宅结构主要以木石材料搭配传统榫卯工艺拼接而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内涵。在与当地民宿负责人的深入交谈中,团队了解到登鲁村目前有5栋民宿,共计13间房。这些民宿配备了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如冰箱、空调、洗衣机和消毒柜等,为入住游客提供更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虽然民宿在局部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但仍然沿用原有的居住和装修风格,保留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这些新兴民宿与周边的传统苗寨民居和谐共存,不仅没有造成视觉上的突兀感,反而形成了一种融合新旧元素的独特风貌,为登鲁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成员们与当地民宿负责人的交谈)

(登鲁村吊脚楼)

(登鲁村民宿外观)

五、针针见意,线线传情——探索苗族刺绣的传统文化之美

得知成员们对苗族的刺绣充满兴趣后,绣娘张奶奶特意换上了亲手绣制的苗衣,向大家展示它的针线与纹路,并温和地向成员们细细讲述着苗族祖先“蝴蝶妈妈”的传奇故事。张奶奶介绍,苗衣的制作多采用自制布料,大量运用夸张的手法刺绣龙、凤、花卉和“蝴蝶妈妈”等图案。根据穿戴场合不同,所绣内容与花色亦有所差别。此次交谈与展示,让成员们切身体会苗绣的秀丽精美、神秘悠远的韵味,真实地感受到苗族妇女的勤劳与智慧。

(成员们与绣娘张奶奶的合照)

青春因实践而出彩,实践因奋斗而升华。此次实践活动中,思行队全体成员见证了登鲁村依托自然风光金丝楠木、民族特色苗族文化以及淳朴热情的民风,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文旅之路,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登鲁村在旅游业发展方面的潜力与前景。未来,全体成员将继续深造学习,铸就自身成为更为坚固的航船,持续关注登鲁村的发展,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合影留念)


图片:马燃燃

周芯羽

饶  松

文字:吴宇婷

马燃燃

一审:晏梦勋

二审:梅其君

三审:黄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