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在”与“能在”:德意志神秘主义思想的能在论转向》
——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
2025年8月27日下午,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九十五讲在东校区思贤楼204成功开讲。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雷思温副教授应邀主讲,主题为《“让在”与“能在”:德意志神秘主义思想的能在论转向》。讲座由贵州大学哲学学院陈刚老师主持。
雷老师围绕埃克哈特的“让在”到库萨的尼古拉“能在”转向这一主题深入剖析了德意志神秘主义内在核心结构变化及其对近现代哲学的深远影响。他首先从新柏拉图主义的大传统上定位德意志神秘主义,揭示作为德国哲学道统雏形的德意志神秘主义在解构存在论神学上的历史意义。
雷老师随后聚焦埃克哈特提出的“让在论”。他从对“无”(nihileitas)的舍离超脱(Abgeschiedenheit)来揭示这种“任之”/“让”(lassen/lâzen)。“无”即离基深渊(Abgrund),即非关联性、非对象性、非意愿性、非理解性的纯粹体验。任之是让发生的持守,而不是只有让,兼有持守、保留、成全、实现的这一面。“任”和“让”既先于“泰然”,由此泰然,又在泰然中;合起来就是“无意”状态,亦即无偏私的“一”,无差别、无分化的单纯性;“无意”就是“任意”,不是不起观念、对象,而是不把这些观念、对象当作绝对。让在论的超越性既体现在受造性舍离,也体现在非受造的舍离。让在论的内在性在于任意的让一切,亦即反而由此让一切获得其自身(wesen/selbst),让有自身;通过否定之否定和“没有为什么”(Ohne Warum),从具体在做“什么”(Was)走向纯然发生的实情(Dass);持守这个Dass,就是泰然任之。
雷老师又从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存在论神学困境和唯名论危机的出发,引入库萨“能在论”对埃克哈特“让在论”的改造。库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无”与离基性,强化了无限性和不可理解性;同时强化理性(intellectus)对于接近上帝的根本作用,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对神的象征(enigma)和中介化、层级性的宇宙论系统。雷老师介绍了库萨能在论的三个发展阶段:早期的库萨引入普遍的样态(modus)和收缩活动(contrahens),转向“有”从“无”中的发生;刻画作为能在的三一,把父、子结合起来就是(Posse + est / Can + be),而灵是结合起来的一切活动(operationem);适当弱化“创造”和“制作”的根本性区分。中期侧重在“能在”(Possest),即绝对的“能”(Posse)与“是/在”(est)的完全同一,也是“绝对的可能性”与“绝对的必然性”的完全同一。后期的库萨从“能在”走向“能”和“能本身”(ipsum posse),即全能的开端,先于存在与非存在;除非有能力存在,所以才能存在;能力先于制作和被制作;所有有能力被认识和存在的东西,都折叠在能本身里面。最后雷老师追溯了能在论从波墨到先验哲学的发展,及其对存在-神-逻辑学系统的解构。
雷老师的讲解不仅注重精细的概念分析和文本分析,还兼顾背后深广的思想史线索,学术功底深厚,见解独到,激发了众师生对“让在”和“能在”之于近代现代哲学影响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陈刚老师就讲座内容进行总结发言,并对雷老师应邀主讲表示感谢,讲座在热烈掌声中落幕。
图文:姜美宇
一审:陈 刚
二审:郭晓林
三审:黄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