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哲学组组长北京大学教授赵敦华到我校作报告

所在栏目:首页新闻推荐【带图】作者: 发布者: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发布时间:2018-07-30浏览次数:619

贵 州 大 学 哲 学 与 社 会 发 展 学 院

工     作     简    

201837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党政办公室      2018724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哲学组组长北京大学教授赵敦华

到我校作报告


20187249:30,由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阳明学院共同承办的贵州大学2018年第33期“文科讲坛”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开讲。受邀本次讲座的嘉宾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哲学组组长、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讲坛主题为“用中国人眼光看待德国哲学”。讲座由贵州大学哲学学科群首席专家陶渝苏教授主持,参加本次报告的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艳波教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罗绂文教授、龚晓康教授、张柯教授、胡娟老师和学院全体学生以及其它学院部分老师和同学等百余人。

 讲座伊始,陶渝苏教授首先对赵敦华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讲述了与赵老师结缘的过程,感谢赵老师对我校哲学学科发展的热忱支持、关心和鼎力帮助。其次介绍了赵教授的研究方向、学术成果和此次讲座的主题。

 首先,赵老师就“用中国人的眼光看待西方哲学”、“中国人热衷德国哲学”、“历史经验和现实意义”等三方面介绍此次讲座的主讲内容。赵老师以一个故事展开此次报告,指出中国人看待西方哲学与西方人看待西方哲学的差异。赵老师从“何种哲学”、“谁的西方”着手,强调中国人研究西方哲学的视角与西方人不同,指出我们要研究西方哲学、德国哲学,我们有我们的视阈、我们的问题意识。

 其次,赵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中国人热衷德国哲学的原因,外因是在现代,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哲学是西方哲学的主流,内因则是中国现实的需要。赵教授认为中国人引进西方哲学的过程有四个阶段,并从现象到原因,一步一步地论述德国哲学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随后,赵老师讨论了引进德国哲学的五条历史经验,即依据中国文化政治需要的选择、中德文化政治背景的差异性:启蒙问题、道德的最大公约数——人的尊严、“求同存异”三阶段:求同——求大异——在大异中寻求更大同、正确把握哲学与政治的结合,由此来说明其有何现实意义。赵老师指出,学术与政治是有根本区别的,但是二者也不能截然分离;哲学学者要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道德使命感。

赵老师以独特的讲解方式,给大家带来一场别有意义的视听盛宴。在此次讲座中,同学们感触颇深,被赵老师很高的学术涵养、深刻的思想洞见深深折服。本次报告不仅为我们今后的读书、学习提供很好的思路,也为我们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