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委员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工作简报
第22期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2019年11月6日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开展“学哲学 爱智慧 开启人生新未来”
2019级本科新生系列讲座第四讲
2019年11月6日19时,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在西校区明俊楼340D教室开展了由龚晓康教授主讲的以“学哲学 爱智慧 开启人生新未来”为主题的2019级本科新生系列讲座第四讲,主讲内容是“何为哲学?哲学何为?”。共有师生80余人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晏梦勋老师向在座同学介绍了龚晓康教授,随后在座师生以热烈掌声欢迎龚晓康教授。龚晓康教授是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哲学博士,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贵州大学出版社副社长。主要从事中国宗教、佛教哲学、中国哲学等领域研究。在《哲学研究》《宗教学研究》《现代哲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王阳明年谱辑存》《四书蕅益解译评》《融会与贯通——蕅益智旭思想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贵州省优秀科技人才省长专项基金项目各一项。
龚晓康教授首先讲到,我们是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去发现和感受世界,也就是说,用感官去感受世界。但是同样的,难道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吗?他举出一些感官发达的动物的例子,并告诉大家,在这些生物的世界里,世界并不是我们人类所感受到的世界,也就是说,世界被我们的感官所局限。
龚晓康教授提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德里达,并讲到和猫的眼睛对视这一哲学问题,解释了强调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的不同所导致的世界的表现的差异。世界只是你看到的世界,不是他人看到的世界。这个世界被感官所加工,并不是真实的本真的世界。然后,龚晓康教授讲到认识你自己,提到经典哲学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来引发大家对于哲学何为的思考。
龚晓康教授提到自己所学专业与将来所从事的专业关系并不紧密,而与自身能力息息相关。他讲了一些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与实例,告诉大家,提升综合能力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龚晓康教授幽默风趣的风格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讲台下响起了激烈的掌声。
讲座进入学生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如“什么是宗教学”、“宗教学与神学的区别”、“中国人是否有信仰”等,龚晓康教授进行了详细的回答。最后,在座所有师生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龚晓康教授授课的感谢。
主编: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
主审:周乐成 陈艳波
印制:30份
时间:2019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