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委员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工作简报
第30期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2019年11月21日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开展“学哲学 爱智慧 开启人生新未来”
2019级本科新生系列讲座第七讲
2019年11月21日19时,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在西校区明俊楼326D教室开展了由张连顺教授主讲的以“学哲学 爱智慧 开启人生新未来”为主题的2019级本科新生系列讲座第七讲,主讲内容是“如何理解哲学?”。共有师生80余人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晏梦勋老师向在座同学介绍了张连顺教授,随后在座师生以热烈掌声欢迎张连顺教授开讲。张连顺教授笔名顺真,吉林桦甸人,贵州大学特岗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哲学方向负责人。
张连顺教授说人生充满偶然性,但不论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人生最终会面临一个问题,那便是哲学。
他结合自身经历来论证这一观点。小时候对唐诗感兴趣,开始自学。高中后转入文科,大学选择学习文学。却在学习的不断深入中发现文学的理论性深度不够。他开始旁听哲学课程,哲学能训练和强化人的思维。在中山大学读研期间,他因为成绩优异留校当老师,后来自学哲学,最终来到贵大任教。
张连顺教授强调,中学阶段转到大学阶段,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三十而立”要面临一个身心转型的问题。进入大学,学生应该从机械背诵记忆转变为积极的思考,以思考带动记忆。他以“学而时习之”中的“学”字为例,从字的形态演化、语音变化等方面让我们体验中国哲学的学习方法。进入中国哲学学习,首先要从学习古文入手,推荐在场同学阅读《说文解字》,紧接着便讲解“道”一字,从“道”来阐释传统哲学概念,使同学们兴趣盎然。
张连顺教授提到因明学,他向同学们解释因明学可以理解为佛教中的逻辑,他又提到人有三感,分别是归属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启发在场同学对哲学的思考。
张连顺教授的博学多识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讲台下响起了激烈的掌声。
讲座进入学生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如“中西方文化如何受各自文字影响”等,张连顺教授进行了详细的回答。最后,在座所有师生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张连顺教授授课的感谢。
主编: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
主审:周乐成 陈艳波
印制:30份
时间:2019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