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所在栏目:党建思政作者:肖遥 发布者: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发布时间:2020-06-03浏览次数:14550

中华民族向来重视对勤劳美德的培养,并将之看成是修身、齐家和治国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应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勤劳美德,创造美好生活。

  勤劳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行为倡导和传统美德。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史前时代就有诸多歌颂勤劳的神话,因勤劳能干而被尧封赏土地的后稷、因争取更多劳动时间而追逐太阳的夸父、因解救人类于漫长黑夜而辛勤钻木取火的燧人等,无一不在勉励人们要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古代经典著作中对勤劳的阐释更是多有论及。《左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是道德要求,侈是万恶之首。荀子在《天论》中强调“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表达了对勤劳耕作和勤俭节约的认同。《墨子·非命下》指出:“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称得上是中国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思想的萌芽。不少家规家训也教导子女谨记“勤劳之风”。

  勤劳是古代人民创造生活和文明的基本力量和重要内核。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用劳动创造了生活、创造了灿烂文化,在劳动中培养了互助和团结精神。“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生活的场景。不少古诗词更是融洽地将珍惜食物与辛勤劳动结合起来,深深影响并塑造着中国人勤俭节约的美德。劳动人民在勤劳创造生活的同时,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明,在建筑、科技、手工业、天文地理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无可比拟的成就。万里长城、天文仪、龙门石窟、都江堰、大运河以及素纱禅衣、榫卯结构、记里鼓车等,无一不是凝聚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伟大成果。

  勤劳是新时代接续奋斗的重要品格和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日中国,正面临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也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仍需我们凭着勤劳、智慧、勇气,以信仰、信念、信心铸就精神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有人将中国的发展奇迹称之为“勤劳革命”,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至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继续弘扬勤劳美德,为创造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

  【肖遥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