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张娅,女,仡佬族,贵州石阡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伦理学),副高,贵州大学哲学学院伦理学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学报副编审
◆教育背景
2005年9月-2009年7月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学士;
2009年9月-2013年7月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专业,哲学硕士;
2014年9月-2019年7月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伦理学专业,哲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19年12月起执教贵州大学哲学学院;
2019年12月起担任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责任编辑。
兼职:
贵州省高等学校学报学会第八届理事会成员(2024-2029);
贵州省哲学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成员;
朱子学会儿童哲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成员。
◆研究领域
伦理学理论、应用伦理学、儿童哲学
◆论文
1.论人性恶的确证与立法的基础[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3(1);
2临终关怀主体的确证[J].医学与哲学,2014(1A);
3.道德人类学视野下的儿童哲学[J].伦理学研究,2019(4);
4.“玩”作为儿童生活本真目的与儿童哲学之建构[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
5.作为应用哲学的儿童哲学:一种对童年的深度审视[J].晋阳学刊,2020(2);
6.导向儿童自我成长的实践人类学[J].伦理学术,2020(2);
7.作为儿童哲学奠基性概念之“玩童”的哲学意蕴[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8.“儿童”何以哲学?[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20(5);
9.儿童哲学与自在之“玩童”[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10.学术期刊公信力的伦理审思[J].教育文化论坛(AMI入库),2024(1);
11.中国儿童哲学理论研究之返本与实践之开新[J]..中国哲学年鉴(2023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
◆被转载论文
1.《道德人类学视野下的儿童哲学》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1期全文转载;
2.《“玩”作为儿童生活本真目的与儿童哲学之建构》被《人大复印资料幼儿教育导读(教育科学)》2020年第6期全文转载。
3.《儿童哲学与自在之“玩童”》被《人大复印资料 幼儿教育导读(教育科学)》2020年第3期全文转载。
◆科研项目
1.2011 年 12 月,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学生项目“临终关怀与生命伦理反思”(西南大学)(SWU1209463);
2.2021年11月,主持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编辑学科研项目“坚守学术道德与增强学术期刊公信力研究”(YB2021005);
3.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人文社科类课题“玩童哲学:儿童哲学的理念与实践”[贵大人基合字(2020)015号];
4.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国儿童哲学的蒙学研究”(GDYB2022046);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童蒙视域下的中国儿童哲学研究”(22BZX084);
6.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级专项课题“学术期刊的公信力研究”(GDZX2023017);
7.共产党人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端智库研究员。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端智库团队项目。
◆证书:
1.“《伦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获2021年度贵州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荣获2020年度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科研工作贡献奖;
3.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培育对象聘任合同,聘期(2023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
4.2023年8月20日-8月25日全国首届“应用伦理”高校师资研修班结业证书;
5.论文《道德人类学视野下的儿童哲学》荣获贵州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6.论文《儿童哲学与自在之“玩童”》荣获贵州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7.2021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工勤人员)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等次;
8.论文《“玩”作为儿童生活本真目的与儿童哲学之建构》荣获2024年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9.作为指导老师,指导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国赛获一等奖,作品:情感机器人对传统婚恋的伦理挑战,学生:杨豪团队,2024年12月,发榜单位:中国伦理学会,发榜题目:数字技术的伦理风险与化解路径研究;
10.论文《学术期刊公信力的伦理审思》荣获第八届高校社科期刊优秀编辑学论著,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2024年12月。
◆出版书籍:
1. 《理性的命运》(与陈晓曦合译),38万字(本人翻译20万字),上海教育出版社,2024年版。
◆联系邮箱:3571791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