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 州 大 学 哲 学 与 社 会 发 展 学 院
工 作 简 报
第2020第21期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党政办公室 2020年10月18日
北京大学聂锦芳教授莅临贵州大学
主讲文科讲坛
2020年10月18日晚,由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2020年第十二期文科讲坛在东校区人文楼308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坛的主题为“文本研究与对马克思思想的新理解”,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聂锦芳教授主讲,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陈艳波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莅老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师方英敏和韦政希及学院全体学生现场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陈艳波教授对聂锦芳教授莅临贵州大学讲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全面介绍了聂锦芳教授的具体研究方向、学术荣誉和学术成就。
在讲座中,聂教授围绕主题,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进行讲解:一是为什么对马克思的研究要基于文本研究,更要强调文本研究;二是我们怎样进行文本研究,如何从事文本研究;三是从这种文本研究出发,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解。
聂教授认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应该包括四个相互关联,但又是各自独立,不能完全混淆的领域和方面,即文本文献、历史(包括思想发展史和社会运动史)、原理、现实化。不同的研究者自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之前的学者往往重视的是对原理和现实化的研究,但这并没有完整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身深刻的、原始的思想。相关哲学原理的大部分论断缺乏原始文献的基础支撑,现在掌握的文献又存在不足,从学术研究角度来讲,满足不了需求。加之马克思的著作大都是些手稿和笔记,所以要真实面对一个思想家,更需对其文本进行认真且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时代文明的产物与创造,只有基于文本文献,加上历史支撑,才不会让现实落空。我们要反省之前理解、研究马克思的思路与方式。
关于如何从事文本研究工作,聂教授则认为:首先,文本研究不能只做版本考证而不研究思想;完整的文本研究应该包括前后相续、层层累积而又相互支持和相互融通的三个步骤、三个阶段,即版本考证、文本解读和思想研究。版本研究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是文本解读和思想阐释的前提性、基础性条件,并不是其全部内容。其次,文本研究不能只是复述原著的思想而没有自己的理论建树;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式的像“注经”“解经”那样去理解思想家,更要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从更高的层次来分析他们之间的驳难逻辑与观点得失。最后,文本研究不能回避现实问题,要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该时代的“现实问题”,不是说只有当代的甚至目前的问题才是“现实问题”,也不只是社会物质活动和实践领域的事件是“现实问题”,重要的思想潮流和理论动向也属于“现实问题”。
最后,关于从这种文本研究出发,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解。聂教授认为,在扎实的文本研究上,我们能对其史实,文献、逻辑和内涵有更深刻更正确的理解,对文本细节的甄别、辨析与对马克思思想复杂性的理解能力也将得到提高。聂教授还基于马克思文本分享了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解,引起在座的老师和学生极大的兴趣。
在交流提问环节,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就“马克思文本的具体理解”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陈艳波教授在点评本次讲座时认为,聂教授基于对马克思文本各个方面的扎实把握,得出了富有洞见的研究成果,极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最后,陈艳波教授再次感谢聂教授莅临本期贵大文科讲坛。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聂锦芳,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本、文献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其研究路向新颖而独到,近年来发表的大量关于马克思原始文本、文献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从文本、文献的角度对马克思思想重新进行的梳理、阐释和评论,有助于矫正长期以来形成的误读和曲解,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水准,是国内这一领域“文本研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出版专著多部,其中《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和方法》获曾获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第一届"萧前哲学基金"优秀著作奖(2011);《批判与建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1)、获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3)。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世界哲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和《哲学动态》等发表论文200多篇。
文:吴化文
图:冯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