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路清源”第二十期学术与文化邀请讲座

所在栏目:学院动态作者: 发布者:哲学学院发布时间:2020-10-17浏览次数:831

书路清源”第二十期学术与文化邀请讲座

传统“贵”观念的伦理意蕴

——以儒家为中心


20201016日星期五晚,由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伦理学硕士点主办的“书路清源”第二十期学术与文化邀请讲座,在贵州大学北校区人文楼217会议室成功举办,讲座主题为:传统“贵”观念的伦理意蕴——以儒家为中心。本次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的邓立老师。参与本次讲座的还有贵州大学邓国元老师、宋君修老师,以及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余名研究生。讲座由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伦理学硕士点负责人宋君修老师主持。


 会议开场,首先由主持人宋君修老师介绍参与本次讲座的主讲人邓立老师。邓立老师曾经在贵州大学读伦理学硕士,如今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家伦理与中国古典文艺学。这对于今天参与本次讲座的伦理学硕士生们大有益处。宋君修老师表示,能够探明“何为贵”,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希望能够和邓立老师一起从传统思想的角度看“贵”的观念。

 邓立老师表示,邓国元老师和宋君修老师在传统思想上颇有研究,且学术问题是开放性的,很荣幸有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对传统哲学的研究。

 邓立老师开题便由“什么是‘贵’”来引出主题,在他看来“贵”可作为权贵、尊贵、贵人、贵客、贵族等,广义上指“好”“善”。于儒家而言,“贵”不仅是以价值追求为中心的哲学范畴,而且是趋向于人格美善的伦理观念。“贵”通常与“贱”相对而生,兼具价格与价值之义,又凸显人的身份和地位。但是,在宗法制背景下,儒家之“贵”与现实之“贵”是存在分殊的。邓立老师接下来便从个体人格之“贵”,人伦关系之“贵”,社会风尚之“贵”三个维度来阐释儒家传统“贵”观念的伦理意蕴。最后是邓立老师的余论:儒家“贵”观念之检讨。他提出,理想预设与现实表现之分殊、差异,“贵”在传统思想中虽有独特的价值,但“富贵不能淫”始终是儒家之“贵”的基本原则及伦理底线,这一原则和底线的根核即为可安身立命的“良贵”,也是今人所孜孜不倦追求的人生之道。


 接下来是我校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伦理学硕士点负责人宋君修老师发言总结。宋老师表示,他非常感谢邓立老师给我们带来本次深刻的演讲,通过对“贵”通古穿今的梳理,使我们对“贵”观念有了更深一步的领会;同时他认为,传统“贵”观念在其他层面上是否有普遍价值的意义所在呢?他期待邓立老师的进一步研究。


 宋老师发言过后进入了解答疑惑环节,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发言,从不同角度、层次提出了自己在哲学中的见解、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疑惑。如一名研三的同学问道:“孔颜之乐中,孔子夸赞颜回的勤俭精神,是否与此次的‘贵’有冲突呢?”在场的三位老师从乐是建立在自己的本身条件之上的 、本体之心即是乐、可贵的乐需要超越物质等方面一一为学生解答疑惑,在场的同学都深感受益匪浅。


                                                                                     文:潘世莲

    图:薛敬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