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薛富兴教授莅临贵州大学主讲文科讲坛

所在栏目:学院动态作者: 发布者:哲学学院发布时间:2020-11-17浏览次数:1392

贵 州 大 学 哲 学 与 社 会 发 展 学 院

工    作    简    

202032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党政办公室      20201116

南开大学薛富兴教授莅临贵州大学

主讲文科讲坛

20201114日晚,由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2020年第三十二期文科讲坛,在东校区人文楼308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坛的主题为“宋代梅审美之精致化——以陆游咏梅诗为例”,由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美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薛富兴教授主讲,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方英敏教授主持。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全体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坛。

讲座开始前,方英敏教授对薛富兴教授莅临贵州大学讲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全面介绍了薛富兴教授的具体研究方向、学术荣誉和学术成就。

薛富兴教授通过对陆游的“咏梅诗”的分析,来说明宋代的“精致化”审美观念,进一步讨论如何进行自然审美。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精致化概念的提出以及它在中国审美历史中的作用;二、为什么以陆游的“咏梅诗”为个例:三、陆游的“咏梅”历程;四、通过陆游式“咏梅”对精致化概念的反思,以及如何更恰当的自然审美。

薛老师指出精致化概念是近几年用于解释中国美学,最早出现在宋代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对解释中国古典美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把它放在现代新的审美观下是否依然值得称赞,这是对这个概念的反思,也是对中国古典审美传统的反思。

对于陆游的“咏梅”诗,薛老师认为,“梅”是中国重要的传统审美对象,又因陆游对“梅”的审美达到时代最佳,即“精致化”境界,他以梅为主题的诗歌多达166篇,同时他在时间、空间上颇为重视对梅的欣赏,视梅为知己,无梅不成诗的境界,这足为宋代梅审美之典范。以陆游咏梅诗为个例考察宋人梅审美之趣味与成就,应有一以当十之效。

薛老师认为陆游咏梅诗显示出:中华古代自然审美已陷入如此悖论:当它仅描摹梅之形、色与香时,虽然是恰当的,却也是肤浅的,因为它仅涉及梅外在的“物相”之美;当它一旦借梅抒情、以梅比德时,虽然深刻、丰富,发人深省,却又极为主观,对梅自身所具有之生物事实作了过度发挥,对真正意义上的梅审美,即欣赏梅自身所拥有之生物特性与价值而言,实可谓张冠李戴,甚至是指鹿为马,是一种不恰当的审美。这说明一方面,两宋之梅审美已然进入精致化审美阶段,然而另一方面,它却同时也迈入至深歧途。

当代自然审美如何超越古典经验,开出真正符合当代生态文明理念的新的自然审美趣味、方法与理念?薛富兴教授认为我们需要做一些新功课。首先,我们需重置自然美之基础语境,将它从比德和诗情画意传统中剥离出来,培育起独立地面对自然、客观地对待自然之态度与立场,代替它们的,当是一些真正与所欣赏自然对象自身深度事实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环境科学、自然史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些知识能为我们提供关于所欣赏对象正确、系统、丰富和深刻的知识,只有这些知识可揭示所欣赏对象的内外在特性。其次,我们需要培育起尊重自然、关爱自然,感恩与敬畏自然之环境美德,比如以惜物之情转换折枝赏梅陋习。概言之,客观性立场、自然知识与环境美德实乃当代恰当自然审美的三项必要条件。

在交流环节,在场的同学和薛老师就主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方英敏老师在点评本次讲座时认为,薛教授以小题目做了大文章,引出了深刻的美学道理,另外薛老师虽然表面上以一个个案为例,实则是对陆游的咏梅诗的全面梳理,而且有着充分的理论准备。最后,方英敏教授再次感谢薛教授莅临贵大文科讲坛。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人物简介】

薛富兴: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美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天津市美学会第六、七届理事会会长,中华美学会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6),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哲学系访问学者(2007-2008)。主要从事美学理论、中国美学和环境美学研究,学术兴趣兼及中国哲学与伦理学。在《文艺研究》《光明日报》、《哲学动态》、《求是学刊》、《南开学报》等期刊先后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多部。

 

文:罗伯友

 图:熊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