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 州 大 学 哲 学 与 社 会 发 展 学 院
工 作 简 报
第2020第 36 期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党政办公室 2020年11月24日
贺来教授莅临贵州大学文科讲坛作学术讲座
2020年11月24日晚,由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2020年第37期(总第668期)文科讲坛在东校区人文楼308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坛的主题为“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独特的思想品格”,由贺来教授主讲,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漆思教授评议,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陈艳波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前,陈艳波教授对贺来教授莅临贵州大学讲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介绍了贺来教授的研究方向、学术荣誉和学术成就。
在讲座中,贺来教授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讲解:一是探究马克思理论是否存在哲学维度;二是如何理解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三是马克思理论哲学维度的本质及其内涵;四是马克思哲学观的转换与哲学性质新的自我理解。
对于马克思理论是否存在哲学的问题,贺教授主要从内容和形式双重依据论述马克思理论的“反哲学”性质,这种“反哲学”的观点给马克思哲学的合法性提出了严峻挑战,“反哲学”意味着无法从传统哲学意蕴中探求人的自由问题,反之,承认哲学是其思想维度,那就必须要为马克思思想理论体系的哲学维度提供新的证明,澄清和彰显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哲学维度的真实意义。
沿着以上问题,贺教授讨论了如何理解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贺教授基于批判理论认为马克思的批判的“哲学”范畴指的是一种特殊知识领域的形而上学传统。马克思通过颠倒理论与实践、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使哲学的存在样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得其不再同于传统的哲学家那样脱离实践把哲学理论视为绝对、神圣和至上的存在,这是双重僭越,包括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僭越和对话语合法权利的僭越,在这种批判和解构活动中,哲学显出一种全新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理论哲学维度的本质及其内涵是什么?这是贺教授第三部分要讨论的内容。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非哲学”态度,其目的就是要重建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通过这种重建实现从特殊知识领域向“特殊反思批判活动”的哲学观的转变,最终达到哲学的基本任务——对一切抽象形而上学的观念和抽象力量的批判。所以马克思之“哲学建构”的意义就在于在与现实生活的双向循环中以反思批判的方式推动人的自由实现进程。
最后是贺教授对马克思哲学观的转换的一个总结以及他对马克思哲学性质的新的自我理解。
在评议环节,漆思教授认为贺教授的讲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哲学、理解实践。他提出,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各种各样的“执碍”中难以自拔,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烦恼,也很容易陷入一个自以为是的境地当中,而哲学就是要我们对这些“执碍”和自以为是的思想观念进行批判反思,最终破妄显真,回归到自由自觉的存在。最后,漆教授祝愿贵大特别是哲学学科越办越好。
在交流提问环节,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就“新冠疫情下人的主体性”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讲座的最后,陈艳波教授再次感谢贺教授莅临本期贵大文科讲坛,也感谢漆思副厅长的精彩点评。
文:丘丽玲
图: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