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 州 大 学 哲 学 与 社 会 发 展 学 院
工 作 简 报
2020第42期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党政办公室 2020年 11月30 日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开展“学哲学 爱智慧 开启人生新未来”
2020级本科新生系列讲座第五讲
2020年11月30日19时,我院在南校区致知楼406D教室举办了由张娅老师主讲的“学哲学 爱智慧 开启人生新未来”2020级本科新生系列讲座第五讲,主题为“哲学与想象力”,此次讲座吸引了50余名师生参加,由晏梦勋老师主持。
张娅老师是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复旦大学伦理学博士,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责任编辑,《伦理学术》特邀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和儿童哲学。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其论文曾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讲座伊始,张娅老师首先以一幅儿童被成人模型的牢笼束缚的照片展开话题,同学们依据照片展开想象和思考,并就它所反映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张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何为想象力,通过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智者篇》关于两种想象力艺术的一段对话,同学们了解到制造相像者的模仿艺术和制造虚构物的动相像艺术,对相似与模仿有了进一步认识。在中国有想象与想像之争,“像”与“象”有不同意思,“想像”是依据原来的事物进行复制和再生的想像,“想象”则是精神主动不在场的想象。依照康德的观点,想象力被分为两种,即再生性想象力和生产性想象力。
张老师指出,生活中常常需要运用想象力,学哲学者更是需要想象力。哲学是一门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我们学习哲学不仅要学会批判,还要拥有想象的能力。我们在过去的生活中很大程度上是由家长和老师在替自己思考人生的规划,而我们只是他们思考的中介。要摆脱这种状况,就要做一个思考者并在思考的同时留下疑惑。面对社会现状,倘若运用想象力预演道德准则,许多悲剧的产生就可以避免。未来的人类将走向人工智能时代,如果没有竞争力就容易被社会淘汰,而想象力,正是让我们与人工智能产生区别的重要条件,想象力的使用让我们能够避免被人工智能取代。
讲座进入学生提问环节。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有同学问到哲学的过程与结果的问题,张老师告诉同学们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就哲学学习过程中重构思想问题,张老师鼓励同学们不仅要理解哲学家在书中的一句话,还要理出思想脉络,放在更宽大的视野里去观察。最后,在座所有师生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张老师的感谢。
图文:马燃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