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建欣研究员莅临贵州大学主讲文科讲坛

所在栏目:学院动态作者: 发布者:哲学学院发布时间:2021-05-24浏览次数:726

贵 州 大 学 哲 学 与 社 会 发 展 学 院

工     作     简     

202134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党政办公室      2021520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建欣研究员莅临贵州大学

主讲文科讲坛


2021520下午,由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国文化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2021年第24总第706期)文科讲坛在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开讲。

本次讲坛主题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宗教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建欣主讲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张连顺教授主持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连顺教授简要介绍了李建欣研究员及其相关学术研究情况,欢迎李研究员来到贵州大学主讲文科讲坛。

在讲座中,李建欣研究员主要从五方面来阐述他的观点:一、如何认识宗教——从本质论到还原论;二、现代宗教学术史回顾;三、1964年世界宗教研究所创建与我国宗教学科的建立;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宗教的发展;五、对新时代宗教学科体系建设的思考


在如何认识宗教——从本质论到还原论这部分,李建欣研究员从美国著名宗教学家尼安·斯马特《世界宗教》一书导论提出的“七个面相”实践和仪式的面相、体验和情感的面相、叙事或神话的面相、教义和哲学的面相、伦理和法律的面相、社会和制度的面相物质和艺术的面相切入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认为要想更深入研究宗教学科就得在以往我们重视的宗教哲学和宗教史向度的基础上注重“七个面相”这样更能帮助我们思考和理解宗教的性质推动宗教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在现代宗教学术史回顾部分研究员例举了民国时期以陈垣、汤用彤、胡适等学者为代表的宗教学家关于宗教研究的情况。认为他们主要以历史学、哲学为研究方法与晚清站在教派立场的护教不同他们共同为中国宗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关于我国宗教学科的建立建欣研究员认为,虽然我国的宗教学是陈垣、汤用彤、胡适等学者的研究开始的,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起点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在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创设世界宗教研究所为标志。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建立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中国宗教学研究的系统化和机构化。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宗教学科的发展李建欣研究员梳理了我国宗教学1979年昆明会议到至今四十发展史认为该时期基本完成了历史任务批判神学正确认识宗教发生、发展和走向消亡的客观规律增强了对世界各国宗教的历史和现状的了解。

在对新时代宗教学科体系建设的思考中,李研究员认为,随着二十一世纪世情、国情和宗教等情况的变化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宗教学的建设把宗教学与其他十个学科并列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学科为我们发展新时代宗教学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和坚定的信心所以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通过理性的基础研究和面向社会的应用研究,宗教学科在未来发展成为一级学科具备相当条件的。


讲坛尾声,同学们结合讲座内容与李研究员进行了交流探讨研究员对同学们的疑问给予了深入的分析和解答张连顺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评议认为李建欣研究员的讲解非常精彩对我国宗教学的学科发展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相关思考使人深受启发也为宗教学将来发展成为一级学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讲座结束后,李建欣研究员在勉学堂与师生合影留念

                                             文字:罗伯友

                                             图片:吴化文

                                             编辑:吴化文

                                             审校:张连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