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波;曾君子: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所在栏目:研究成果作者: 发布者:哲学学院发布时间:2022-10-20浏览次数:146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陈艳波;曾君子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以下简称“双优势”)。在坚持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双优势”的丰富内涵,全面发挥贵州优良生态环境的优势,认真做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协同发展的大文章。

 “双优势”是对贵州“黄金十年”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贵州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协同并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创造了经济发展大踏步前进与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性跃升的“黄金十年”。在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成就的同时,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实现了整体性跃升。各项生态环境指标持续向好并保持领先,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面积逐年递减,森林覆盖率达62.12%,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20166月,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将贵州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贵州13个方面30项改革成果被列入国家推广清单,居全国领先水平。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双优势”为贵州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是贵州省全部工作的主题。“双优势”把充分发挥和利用优良生态环境优势作为破解贵州发展方式粗放、效率不高、创新不足、后劲乏力等内在结构性难题的关键,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底色和绿色动能。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贵州可以为大数据产业、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等新兴业态提供“天然”支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依托土地类型多样,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和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等生态优势,贵州大力推动特色山地农业、休闲农业、特色民宿和乡村康养等产业的蓬勃发展,贵州的绿水青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未来贵州发展要进一步点“绿”成“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山、水、林、气等优良生态环境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就要把生态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生态+”引领“四化”建设,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一方面贵州要积极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把良好的生态打造成为最具发展后劲的“生态大品牌”,提高生态资源的产业附加值,加快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原则,让群众享受更多的“生态大福利”。既立足于自身优良生态环境和多彩文化打造“公园城市”“美丽乡村”,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当地居民提供优美的人居环境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又通过生态补偿、产业带动、定点帮扶等手段,使资源变资产、民居变民宿、产品变礼品等,让生态红利更好更充分地惠及人民群众。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竞争优势。近年来,贵州作为全国首批、西部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居全国前列,30多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退耕还林面积居全国第一,石漠化治理面积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连续增幅全国第一……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贵州最突出、最响亮的招牌。贵州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优秀的生产要素,成为了投资热土、创业乐土、旅游胜地。苹果、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世界500强企业的数据中心纷纷落户贵州,贵州的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全国第一;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有142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贵州的旅游业已步入全国第一方阵。在优良生态环境的加持下,贵州农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茶叶、辣椒、刺梨等种植规模全国第一,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00个,获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命名的“全国生态文化村”已达44个,名列全国前茅。特别是国发〔20222号文件的出台,明确了贵州“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为贵州充分发挥优良生态环境的竞争优势,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贵州将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贵州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要以“绿”强“绿”,将生态优势打造为绿色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把握好国发〔20222号文件的重大历史机遇,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美丽贵州,奏响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最强音”。一方面要加大生态环境的治理修护力度,扛起“生态大保护”的旗帜。必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低碳循环发展,不断改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快生态体制机制创新、制度供给和模式探索,打造“生态大样板”。贵州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生态优势,深入拓展“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交出令人满意的“绿色发展答卷”;利用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政策优势,不断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度探索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有效模式,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贵州经验;创新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充分利用这一全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峰论坛品牌,向世界响亮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提供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

〔作者为贵州大学贵州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系贵州省社科课题(18GZLH07)(21GZZD05)阶段性成果。〕

(来源:贵州日报 (eyesnews.cn)


一审:祝浩涵

二审:郭晓林

三审:周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