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学院开展“学哲学 爱智慧 开启人生新未来”2024年新生系列讲座(第六讲)

所在栏目:首页学生培养推荐作者: 发布者:聂陈睿发布时间:2024-11-20浏览次数:10


哲学学院开展“学哲学 爱智慧 开启人生新未来”2024年新生系列讲座(第六讲)


202411814:30,为启发学生的智慧,增进新生与哲学间的距离,并加深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哲学学院在贵州大学南校区致知楼113举办“学哲学 爱智慧 开启人生新未来”2024年新生系列讲座第六讲。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贵州大学哲学学院黄河副教授,主题为“柏拉图的洞穴与现代虚拟现实----我们在洞穴之中还是在洞穴之外?”。2024级全体新生参与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黄河老师以柏拉图的洞穴比喻为引言,并邀请两位同学扮演苏格拉底与格劳孔,重现两位哲人之间的对话。在此基础上,黄河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柏拉图的洞穴的寓意,以及人类对现实与幻想的认知,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同学们思考洞穴寓言与现实的关系,深入探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使同学们对虚拟与现实的差异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紧接着,黄河老师以虚拟现实为例,引出“现代虚拟现实”以及其“洞穴”体验的概念。他通过生活中的虚拟现实实例,讲解了“现代虚拟现实”界定以及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区别与联系。随后,他还分享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教育和医疗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并通过这三个具体例子得出结论: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在此基础上,黄河老师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交媒体与虚拟空间,是否是现代版的‘洞穴’?我们是否被困在新的‘洞穴’中?”这个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沉思。当同学们思考完毕后,黄河老师以尼克·波斯特曼的《娱乐至死》来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启发同学们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对虚拟与现实的张力保持警觉。

随后,黄河老师再次发问:“我们如何走出虚拟的‘洞穴’?”这一问题再次引发了同学们的积极回应。在同学们纷纷作答后,黄河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首先是重新定义“真实”的价值;其次是从技术与伦理的角度考量虚拟现实的影响;最后,他强调了哲学智慧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主张我们要超越虚拟,重新接触真实,思考如何让虚拟为人类服务,并运用批判思维和对真理的追求助力我们真正走出“洞穴”。在黄河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解中,同学们逐渐理解了如何跨越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走出“洞穴”。

随着讲座进入尾声,黄河副教授对讲题作了总结:虚拟现实既可以作为工具,也可能成为桎梏。他寄语新生,提醒大家在进行哲学思考的同时,进行批判性反思,惟有如此,我们才能自由地探索现实与虚拟的边界,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之路。随着他的话语落下,同学们兴致昂扬,反响热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整个讲座现场洋溢着浓厚的思辨氛围,展现了哲学学院师生之间的活跃与和谐。

相信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不仅对哲学与“虚拟现实”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还收获了许多思考与启发。在哲学的天空,同学们将像自由的风一样翱翔,勇敢追寻自己的真理与自由之路。



文字:石雨佳

图片:何佳其

一审:黄    河

晏梦勋

二审:郭晓林

三审:黄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