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乡村振兴的“红色密码”贵大哲学学
院“博士村长”红韵乡创实践队赴苟坝村调研
2025年2月19日,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博士村长”红韵乡创实践队一行6人赴苟坝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寻乡村振兴的“红色密码”,感受红色文化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
苟坝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枫香镇,是中央红军长征中著名的“苟坝会议”召开地,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近年来,苟坝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致力于将其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村党委牵头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创新性地建设了“长征沉浸式体验馆”,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历史;积极开发红色旅游线路,不断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此外,苟坝村还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激发资源活力,打造“苟坝红村”品牌,开发红色文创产品,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感召力。
苟坝村党委书记吕松向实践队介绍了苟坝村积极探索红色资源融入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
(图1:实践队队员与吕松书记深入交流)
他介绍到,苟坝村坚持以“两产业”为引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一方面,依托红色资源和生态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民宿、避暑游、农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体验红色文化与乡村风情。另一方面,通过引进矮化密植技术,提高杜仲、黄柏等中药材的产量和效益。村内还建设了农产品加工厂,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药材附加值。仅2024年,加工厂总产值就达500多万元,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同时,苟坝村积极探索“两治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村内实行“村委会主导、村民参与”的模式,有效推动环境卫生治理,维护村容村貌整洁;创新推行“积分制”,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化解内部矛盾,共同营造和谐乡风。
苟坝村的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乡村治理能力和村民幸福感的全面提升。在实地走访中,村民向实践队提到:“现在大部分村民不再需要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致富新途径。”“以前村里的事都是村干部操心,现在我们也能参与进来,还能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大家都更有积极性了。”
(图2:实践队队员与吕松书记合影留念)
在村委会主任卢朝永的陪同下,实践队专程走访了老党员卢永志同志。座谈中,卢永志深情回顾了自己的入党初心和在村委工作的奋斗历程,并寄语青年学子:“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支持下,我们村正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希望你们年轻人多来基层看看,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交谈过程中,卢朝永主任也分享了自己的基层工作经验,并语重心长地对队员们说:“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你们要好好学习,扎实学好专业本领,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3:实践队队员与村委会主任在老党员家中进行亲切交流)
本次在苟坝村进行的社会实践是贵州大学学子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的一次生动课堂。通过本次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给苟坝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大家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红韵乡创实践队
一审:晏梦勋
二审:韩艳
三审: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