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造性建构” ——贵州大学“文科讲坛”第54期 暨哲学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九十九讲)成功开讲

所在栏目:新闻排行榜【带图】作者: 发布者:聂陈睿发布时间:2025-10-14浏览次数:10

汉语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造性建构”

——贵州大学“文科讲坛”第54

暨哲学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九十讲)成功开讲


20251012日下午,贵州大学“文科讲坛”第54期暨哲学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九十九讲于贵州大学思贤楼208会议室成功开讲。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诠释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生导师傅永军教授作了以《汉语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造性建构》为题的讲座。讲座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任、贵州大学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张连顺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张连顺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汉语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不仅关乎哲学学科的发展,更涉及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与文化自信的提升。他表示,傅永军教授长期致力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汉语哲学体系建设方面有深入思考,相信本次讲座将为大家带来深刻启发。

傅永军教授在讲座中首先回顾了中国哲学研究的百年历程,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发展既受益于西方哲学的传入,也面临着理论话语依附性的挑战。他强调,构建汉语哲学自主知识体系不是简单的“去西方化”,而是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理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傅教授特别强调,汉语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本土与全球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他认为,只有在这三对关系中找到平衡点,才能真正实现汉语哲学的自主创新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围绕汉语哲学的学科定位、中西哲学比较的方法论、以及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哲学人才等问题与傅教授展开深入交流。傅教授耐心解答了大家的疑问,并鼓励青年学者要有理论自信,敢于提出原创性哲学概念和理论。

最后,张连顺教授做了总结,并对傅永军教授的精彩演讲表达了衷心感谢!讲座结束后,学院师生与傅永军教授在思贤楼前合影留念。

文字:马启红

图片:陈煌宏

一审:张连顺

二审:梅其君

三审:黄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