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典耀溪山”——贵州大学哲学经典研读主题读书会成功举办

所在栏目:新闻动态作者: 发布者:聂陈睿发布时间:2025-10-20浏览次数:10

书香浸润典耀溪山”——贵州大学哲学经典研读主题读书会成功举办

20251017日(星期五)下午16:00,一场以“书香浸润典耀溪山”为主题的哲学经典读书会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搭建哲学经典的交流平台,推动师生深入研读传统与现代哲学典籍,传承思想精髓,激发学术思考。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杨未、副校长陈艳波,复旦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邓安庆,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乔见,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琦,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韩玉胜,以及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柯等嘉宾共同出席,与师生代表一道研读经典,交流思想。

活动伊始,杨未书记致开幕辞。她指出,哲学经典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思想精华,是启迪智慧、滋养精神的重要源泉,在育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阅读经典,就是与伟大心灵对话,有助于理解中华文化血脉,把握民族精神标识,坚定文化自信。她表示,期待通过本次读书会,师生能够在与经典的对话中深化思考、凝聚共识。杨未书记鼓励大家以经典为根基,不断探索学术与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共同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学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后,哲学学院学生代表登台,声情并茂地诵读了荷尔德林诗作《在柔媚的湛蓝中》的选段。其语调舒缓悠扬,将诗中蕴含的“湛蓝苍穹下的生命哲思”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存在与自然的深切叩问,这段精彩的诵读引发了在场师生对哲学诗意的深切共鸣。

随后,哲学学院学生献上了话剧《论语公西华侍坐章》。演员们身着古装,以形神兼备的表演,将“侍坐”论志这一充满张力的思想现场穿越千年,鲜活呈现于观众眼前。从孔子的循循善诱,到曾皙那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和谐图景,演出将儒家“礼乐治国”的理想化作一场可观可感的思想的诗意呈现

话剧表演结束后,五位特邀嘉宾围绕经典研读主题进行分享。

邓安庆教授以德国哲学与伽达默尔解释学为理论框架,重点阐述了理解、解释与应用这三个经典阅读的核心环节。他特别主张应颠覆三者的传统顺序,将“应用”置于首位。他强调,读者首先应从自身对世界、人生及社会的现实困惑中提炼出具体的哲学问题,再带着这种鲜明的问题意识与经典展开对话,以此让经典智慧回应现实关切,从而更深入地把握其内在的思想逻辑。

陈乔见教授从“书香浸润”的主题切入,强调经典阅读贵在自主探寻意义,“优游涵泳”以全身心沉浸其中。他首先向学子推荐了传统核心典籍,并特别盛赞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精炼,视其为解读经典的重要参考。最后,他针对当下学生经典背诵不足的现状,呼吁重新重视背诵对于深入理解与有效传播经典的关键作用。

韩玉胜副教授结合儒家伦理研究,首先强调研读《四书》必须结合朱熹注解与古汉语字典,进行逐字逐句的精准解读。在此基础上,他在肯定翻译工作之学术价值的同时,也反思了当前经典传播中存在的误读现象。最后,他针对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接受度不高的现状,建议借助现代媒体以提升经典的传播效果。

赵琦研究员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角切入,首先指出二者在核心概念上存在根本差异,强调必须将经典置于其原有的思想体系及历史、文学背景中加以理解。进而,她主张应以“求道”之心抵御碎片化阅读等干扰,劝勉读者为学需有专注不懈、沉心钻研的精神。

张柯教授结合其德国哲学研究经验,首先肯定了优质译本对于学术交流的基础性作用,并主张通过慢读原著来准确把握经典内涵。进而,他指出哲学阅读必须在扎实理解经典的基础上,方能寻找到真正的创新空间。最后,他强调学术研究是一个薪火相传的漫长过程,鼓励研究者在持续的阅读与思考中积累沉淀,以此共同推动哲学学科的稳步发展。

嘉宾分享环节结束后,活动进入听众交流环节。在场师生围绕前述话题踊跃提问,嘉宾们则结合自身的研究积淀与实践经验,逐一予以细致解答,现场互动热烈。

活动尾声,哲学学院学生诵读《大学》选段。清朗的读书声回荡在书院庭院,古韵萦绕。集体诵读这一庄重仪式,不仅让师生切身感受了传统哲学的深厚底蕴,更强化了大家对经典的认同感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陈艳波副校长为本次读书会作总结讲话。他首先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充分肯定,并指出哲学经典作为人类思想的瑰宝,其研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术素养,更能为个人成长与人生发展提供深远的智慧指引。他鼓励全校师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逐步养成“读经典、悟经典、用经典”的自觉习惯,将哲学智慧切实转化为治学与育人的精神力量,共同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贡献力量。

活动最后,全体人员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门前合影留念,为本次哲学经典研读主题读书会画上圆满句号。

                                                                                                             图文:李宏宏

一审:晏梦勋

二审:梅其君

三审:黄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