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选题与设计——贵州大学“文科讲坛”2025年第60期暨哲学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一百零一讲)成功开讲
2025年10月26日上午,贵州大学“文科讲坛”2025年第60期暨哲学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一百零一讲于贵州大学人文楼217会议室成功开讲。东北大学教授陈凡作了以《国家社科基金选题与设计》为题的讲座。讲座由贵州大学哲学学院龚晓康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陈凡教授基于多年国社科基金评审经验,系统剖析了项目申报要点与评审流程。他指出,国社科作为“国家队”项目,须兼具学术前沿性与国家战略导向。陈教授从评审视角出发,重点阐述了选题、论证等关键环节。他强调,选题核心在于“小题大做”,聚焦具体问题深入挖掘。青年学者应发挥视野敏锐的优势,提出新问题、真问题,同时确保选题契合国家战略,慎重对待敏感议题。

陈凡教授强调,好的选题若无扎实论证同样难以成功。他指出,不少青年学者虽常有灵感,却疏于深化研究。在论证层面,题目应精心打磨以求“画龙点睛”;问题意识须明确突出;框架设计要坚持问题导向,避免教材式的知识罗列;参考文献需注重权威性和时效性,切实反映学术视野。他特别提醒,对于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项目很难在短期内获得一致通过;所有论点必须“持之有据”,符合学术规范。

最后,陈教授为贵州大学等地方院校提出了“以特色求地位”的核心战略。他建议,应避免与学术强势院校进行同质化竞争,而是要充分利用西部、贵州独有的地方性、稀缺性文化学术资源,将研究视角与地方知识创新相结合,挖掘独有的文献、遗迹、民族文化等,以此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多位师生就自身申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向陈教授请教。陈教授针对逻辑学选题如何与中国哲学结合、题目表述如何凝练聚焦、如何避免与已立项题目重复、是否应追逐学术热点等问题,给予了详尽且具有针对性的解答。他鼓励学者们从自身优势和研究基础出发,寻找独特的研究切入点,并在选题和论证上精雕细琢。

讲座结束后,龚晓康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陈教授的讲座既是一次系统的信息传递,更是一场深刻的思维训练,帮助我院教师深入理解了国家社科基金的评审逻辑。讲座全程立足评审专家视角,围绕选题设计、论证方法、前期成果价值及会议评审要点,构建了一套完整实用的申报方法体系。讲座在热烈氛围中圆满结束。
文字:胡 星
图片:李宏宏
一审:龚晓康
二审:梅其君
三审:黄 梅
